国潮风劲吹,世遗文化成潮人生活新风尚
近年来,国潮风劲吹,一大批传统品牌焕发出崭新生命力。作为昆山当地世遗文化代表,昆曲全面搭乘“国潮风”,将戏曲文化全方位融入生活,成为备受年轻一代推崇的生活新风尚。
文化领域创新品牌独树一帜
年轻群体成消费主力
百度与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《百度国潮骄傲大数据》报告显示,自2009 到2019年10年间,传统文化品牌的关注度占比由38%增长到70%,排在关注领域前三位的分别是电子、服装和文化娱乐,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年轻化趋势。在此期间,涌现出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文创品牌,如故宫、敦煌、国家博物馆、平遥古城等等。
文化领域创新品牌层出不穷,传统戏曲也不甘示弱,“百戏之祖”昆曲就是其中之一。自2001年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“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以来,作为昆曲发源地,昆山在昆曲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持续加大力度,当地12所学校成立“小昆班”,每年举办“昆曲艺术进社区、学校、企业、机关”演出活动100场,打造昆曲特色小镇,并于2015年成立昆山当代昆剧院,成功举办大师传承版《牡丹亭》系列展演。
在大力推动“昆曲回家”的同时,让昆曲彻底融入当地人生活,成为昆山人独有的“文化底色”。
600年昆曲文化走进寻常人家
端午礼意外走红凸显文化自信
通过政府的持续带动,昆曲文化传承已经在昆山当地深入人心,一些眼光敏锐的品牌不断以昆曲为基础寻求突破。
今年端午,昆山当地一款网红端午礼品,成功打破了“昆曲小众有地域限制”这一传统观念。这款产品联合昆山当地一批知名IP,将昆曲文化、专利食品、地域特色进行有机结合,推出“印象昆韵世遗文化端午悦礼”,让江苏乃至整个东南地区客户“眼前一亮”。
这款礼盒以昆曲文化为背景,在外观设计上摒弃了传统的“粽子当道”理念,从昆曲文化出发,以端午特色《五毒戏》、《雷峰塔》中的《端阳》一折为灵感,挖掘出IP形象,结合每个形象在戏曲中的性格,赋予它们全新的IP意义,“五毒尽除 五福驾到”,昆曲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寻常人家。
除了戏曲元素、理念更新以外,主角“粽子”选用昆山当地有机农场的糙米,采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历时6年研发的“生理活性化”工艺,对粽米进行特殊处理,制成100%纯糙米的糙米粽。6重口味馅料依照江南习俗进行调制,特殊的腌制工艺使得全程无需添加一滴酱油调味,旨在健康营养、提升免疫。
这款端午礼推出后引起了昆山当地的强烈反响,除当地昆曲爱好者以外,泰州、张家港、南通、盐城,甚至济宁、临沂、泰安、淄博等等外地客户也闻风而动,距离端午仍有一周时间,真正的端午营销大战刚刚拉开帷幕,这款端午礼品却已经全部售罄,提前收官。
深入挖掘、广泛合作
文化产业玩出更多可能性
一份带有昆韵特色的文创礼品,不仅是昆曲文化的传承,更是苏昆地区人文自豪感提升的重要表现。作为全国百强县、百戏之祖“昆曲”发源地,昆山的特色文创产品让大家把送粽子礼盒当成文化新风尚,把逢年过节送礼的“俗气”变成了雅致的交流,把送礼单纯比拼价格转变为亲近艺术的美好享受。
与其说客户需要通过此款礼品了解昆曲、了解昆山,不如说人人都有接受文化滋养、享受精致生活、拥有美好品位的强烈愿望。一个好的品牌运营团队才能将文化和背后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。
作为此款伴手礼的出品方,“苏州华轩”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文化产业,在昆山先后创建了“昆腔婉唱”和“印象昆韵”两个品牌后,持续北上,创建了“北京华轩”子公司,师从文化大师,中国古灯收藏大家殷小林,南北融合,恢复失传600年的玉山雅集,所到之处都是大手笔。
借“政府搭台,文化唱戏”的势头,华轩未来还将有更多合作,在传统文化复兴的道路上,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多可能性。